【2024温暖同行】槐荫体育篇(一):活力槐荫 幸福满城——数字赋能推进生态、健身“双圈”共建

基础设施是基石。2024年,槐荫区将体育民生项目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,对街边绿地、空闲地、口袋公园进行评估设计,依托黄河生态风貌带提质升级,努力建设以人为本、串联绿色为核心的体育运动场地,推进生态、健身双“圈”共建。



今年全区共建设各类体育场地34处,安装健身器材191件,维修更换健身器材89件。



其中,新建社区室外健身场地5处,包括兴福杨柳春风社区2处多功能围网篮球场地;吴家堡西王村1处网球场地、2处羽毛球场地。



新建室内综合健身场地2处,包括匡山小区西街社区、青年公园五里牌坊社区健身设施62件。

大力推进“国球进社区”活动,在段北、道德街、五里沟等街道社区新建室外乒乓球场地21处,配置乒乓球台52套;在美里湖、张庄、腊山等街道社区新建室内乒乓球场地7处,配置乒乓球台16套。



数字赋能提升匡山体育公园健身场地6处,配建25件数字智能健身设施,增设6件儿童健身设施,改造1个篮球场地和2个羽毛球场地。



槐荫区通过盘活现有资源,因地制宜,合理优化区域全民健身设施布局。截至目前,已建成1个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、1个标准400米公共体育场、3个区级体育广场、5个体育主题公园、714块“三大球”场地,400余处适合儿童、老年人、特殊人群健身的各类体育场地,在腊山公园、腊山河、槐荫广场、黄河生态风貌带等周边建成500米至10公里不等的多条健身步道。已初步构建形成区、街道、社区(农村)三级健身设施网络,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%,16个街道办事处均有1至3所学校体育设施在全市率先实施对社会免费开放。



今后,槐荫区将积极探索,着力完善群众身边的“10分钟健身圈”,深挖社区闲置资源,重点配备口袋公园和数字智慧型场地;借助社会力量参与改造旧厂房、仓库、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,建设适老化健身设施;鼓励和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数量,提高健身场地设施使用率。不断满足各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,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多元化运动资源,以提升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