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市太乙门武术研究会简介

济南市太乙门武术研究会、英文缩写 TYMWRA,成立于2011年2月。是由济南市太乙门弟子及其爱好者,研究学者自愿结成的专业性,地方性非营利社会组织。本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为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。

办公地点:济南市经六路694号2号楼、   联系电话:13153103792

本社团为: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单位,山东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会员单位。

业务范围:(一)挖掘整理太乙门先辈遗留文本,资料。(二)研究太乙门拳械,拳理及文化。(三)编辑,印刷,出版,发表,发行相关书籍、资料、刊物、论文等(四)在济南地区召集相关会议,开展相关活动。(五)举办培训班,指导教授武术拳、械技术和知识(六)参加、主办相关比赛、表演、交流等活动。

(一)太乙门武术简介

太乙门武术,是在济南流传久远内容丰富的武术门派之一。兼蓄武当、少林等门派之特点,有拳术、器械、对练、功法等。其称谓及拳理,始终追寻着以老子“道”为本体学说作为认识论的基础,亦称“武当太乙门”。

太乙门先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中,为我省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,振兴与存亡,发挥过积极的作用,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尤其在近代抗击日寇的卫国战争中,太乙门的先辈们,在抗日战争中就曾用土枪、大刀为武器,与日寇展开殊死的搏斗,众多的太乙门前辈为国英勇献身。

(二)太乙门武术宗师高凤岭先生简介

高凤岭(字云峰、1868—1944),1913年,曾在“山东武术传习所执教培养武术师资。1924年4月,在上海全国武术运动会上,被大会评为“十八位武术家”之一。他曾在青岛国术馆任教务科长及副馆长(青岛市长沈鸿烈兼馆长)。1931年,在青岛国术馆出版的《国术月刊》著有金刚十八式等文章,他序中写到:“用国术的刀剑斩断不平等条约的束缚,用国术的枪棍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······”(资料现存青岛档案馆)。

高凤岭培养了一大批爱国武术英才:窦来庚、林信斋、林秉礼等。抗日战争爆发时期,他号召弟子们以国术为根基奋起抗日救国,弟子们也以不同的身份和方式投身于抗日爱国的斗争中。

(三)民国时期举办了两届全国国术国考

窦来庚1928年10月,窦来庚参加南京“第一届国术国考”评为大会十五名最优等之一。

林秉礼1933年10月,第二届国术国考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行,林秉礼代表山东省参加本届国考,在各场比赛取得术科全胜,文科最优的佳绩。最终在四百余名选手中获男子拳术等甲第一名。

在山东省国术比赛中,获得时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渠赠的刻有:“山东省第一名,山东省主席韩复渠赠”的宝剑一把和一根红漆棍刻有:“国术精华,民族之光”八个烫金字(历史原因皆丢失)。

(四)山东省国术馆简介

1931年,窦来庚任山东省国术馆副馆长(馆长由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兼)馆址位于济南经四路小纬五路1号。省民政厅,警察署,部队的有关人员兼任各部门职务,多项武术门派名家任教,林秉礼(经三)时任拳脚科主任。省国术馆组织过全省国术考试4次,促进了武术各门派的交流和发展。期间组织18个班,增设民众班并开设了志成国术研究社,编写了各种拳论300余篇,举办国术培训示范班两期,学员毕业后都分往各县任馆长。每期学员都印制有带照片的同学录,并有窦来庚、田镇峯、马步周写的序。期间出版了“求是”季刊提倡国术救国等文章和口号。

(五)张章先生编著《济南体育百年》记载了山东国术馆当年概况

(六)太乙门武术先辈抗战牺牲

1937年,抗日战争爆发,窦来庚(1900—1942)和林秉礼(1903—1964)带领太乙门志士和山东国术馆员200余人到临朐抗战。不久队伍达3000余人,被国民政府整编为“山东省保安十七旅”窦任旅长(少将)。

期间林信斋,在济南经一伟五路经营《裕祥昌》商号粮站(原济南站货场),多次用火车把粮食运到青州,辗转运到临朐赠送给十七旅,最多一次麻袋装500包10万斤小麦,鼓励将士英勇杀敌。

十七旅多次与日寇作战,并一度收复临朐县成。1942年8月29日,日寇调集了十几个县的日伪军3000多人,对十七旅形成了包围圈,十七旅奋起抵抗,但终因敌众我寡,武器装备的悬殊,战斗节节失利,伤亡严重,窦下令誓死不降,在中弹负伤的情况下窦来庚举枪自戕,壮烈捐躯,十七旅3000名将士壮烈牺牲,满门忠烈。2014年,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中窦来庚也列其中。

吴江平(1913—2020)生于济南拜窦来庚为师,跟随林秉礼习武多年。1937年,参“七七卢沟桥事变”负伤。1938年,由中央特科地下党密送到延安,抗战期间多次立功。王震将军称他是八路军中赵子龙,时任绥地区书记的习仲勋批准他加入共产党,称他为党的好干部。 

(七)太乙门国术救国座谈会

2005年,在山东师范大学,2015年,在济南市育贤小学,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《太乙门国术救国座谈会》,缅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太乙门武术先辈。   

(八)《德行可风》《功德碑》《裕祥昌》石碑简介

《德行可风》碑是1941年,寿光林一村当地乡邻为颂扬林信斋先生之父林公兆祥先生美德所立。记载了在济南洛口及商埠一带,经营”裕祥昌“商号惠及乡邻等概况。林秉诚(信斋)继承父业经商。林秉礼(经三)在民国时期在山东国术馆任拳脚科主任,在山东省武术比赛、南京“全国二届国术国考”比赛中均获第一名功业等事迹。该碑2015年重新修复再立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《功德碑》由林氏家族后代撰文,叙述林秉礼习武抗日等生平事迹。林信斋先生(1900—1989)经商、拜师习武轶事,他襟怀豁达开明、支援坑日部队粮款。饥馑之年开仓赈灾。新中国成立后林信斋先生义务教授学生和子女,撰写太乙门武术文章,传承濒临失传的太乙门武术。1981年81岁参加济南市武术比赛获一等奖。

《裕祥昌》该碑在济南百花公园西门的济南孝文化博物馆展示。当年先辈们在裕祥昌粮站习武交流。抗战时期林信斋多次从“裕祥昌”粮站用火车捐赠粮食运至临朐支援窦来庚的抗日部队,鼓励抗日将士英勇杀敌。该碑向人们讲述着:“裕祥昌”商号的历史故事。

(九)武术进校园

2012年5月,林信斋先生的子女和师兄弟们,进驻济南市育贤小学教授太乙门武术,在学校设有办公室、器材室。到2025年已经13年,教练们在全校普及太乙门武术操1万余人,武术队近800人,教练们每年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公益展演和进社区、文化和自然非遗日、国家非遗博览会展演。参加省、市比赛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600余项、集体奖20余项。

(十)参加国家非遗博览会展演

2016年和2018年参加第四届和第五届非遗博览会展演和公益展演

(十一)参加比赛及发奖

2024年9月2日,济南市育贤小学开学典礼,郭道春校长、王建欣老师和太乙门教练对8月泉城论剑比赛的学生发奖。

(十二)武术初段位考评

自2013年开始,积极响应全民健身活动,普及武术初段位,对育贤小学学生和社会武术爱好者,考评段前级和初段位近1600余人次。(部分照片)

(十三)授牌、获奖

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、中国武术协会、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:济南市育贤小学《中华武术实践校》牌匾.和优秀表演奖证书。

山东省武术运动协会授予:2013年和.2018年度《武术段位制工作先进考试点》和《全省武术段位推广普及先进单位》。2015年和2017年度授予《武术进学校先进单位》。

2024年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线上交流展演活动,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、中国武术协会颁发:济南市育贤小学地方特色拳种展演一等奖,白马山小学获得集体长拳二等奖。

(十四)国家授牌: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

2025年1月2日,山东省武术院、济南市体育局颁发,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授牌;济南市12所学校《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》,其中济南市育贤小学和白马山小学是太乙门武术进驻的学校。

(十五)媒体报道:

多年来杂志、刊物刊登太乙门历史及传承30余次,报纸报道40余次,电视台、广播电台报道40余次(以上媒体报道资料现存济南市槐荫区档案馆)

(十六)出版书籍

林树基编著《刀光剑锋捍沂蒙》《济南太乙门》两册书,记述了太乙门历史、先辈习武抗战和当今传承。李德成、林素朴、林树基编著《武术教学培训教材》1、2分册。

(十七)太乙门武术传承工作室落户社区

2023年6月10日,是文化和自然非遗日,槐荫区文化馆领导和营市街办事处领导,在太乙门传承工作室观看武术展演,暨太乙门武术传承工作室落户经六694号,营市西街社区的营西佳苑小区。


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